Tuesday, April 28, 2009

牛津随笔(二)Oxford




















图一:牛津郊外 Outskirt Oxford
图二:新学院 New College (?)
图三、四:艾克赛特学院花园 Exeter College Garden

牛津大学的建制比较独特,由近四十所相对独立的学院组成。这些学院不是按专业设立,诸如人文学院、工程学院、商学院,等等,而是由私人或私人团体资助建立并命名的,主要负责招生并为学生提供吃住及自习的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各学院的学生在大学统一设置的各专业系中选择专业和导师,主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学,同时也参加大学提供的很多不定期的专题讲座。

从很早开始,牛津的学院就以四合院的形式为基本模式;一个学院往往有两、三进四合院不规则地连接在一起,并有一至两个花园。建筑物以学生宿舍为主,但每所学院都必有一个教堂和学生餐厅。教堂是每个学院的精神所在,而餐厅则是学院聚会和学生用餐的地方。

我开会暂居的学院叫艾克赛特(Exeter College)学院,是牛津按年龄排行第四的学院;由两个四合院组成,还有大小两处花园。

从小教堂出来,照着学院的简图,穿过宿舍楼一个窄小的楼道找到了大花园。一出楼门,顿觉豁然开朗。绿茵茵的草地,恬淡温柔的各色小花。右边一溜茂盛的树木倚靠在斑驳脱落的砖石院墙旁边。左手边是学院图书馆 - 一幢精致的哥特式小楼,门边窗口簇拥着花丛和藤蔓,尖拱形的窗户被层层花草巧妙地隐蔽起来,露出依稀的诗意和浪漫。我一下想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幽会的窗口和花园。和图书馆相连的一幢建筑有着高大的玻璃窗,几乎占满全部墙面,窗户上的木格条细长而有韵律。我隔着玻璃窥视了一下:里面好像是个很大很大的大厅,朦胧而神秘。想进去看看,无奈却找不见入口处。花园的尽头是个小山坡,长有几棵枝叶浓密的大树。有石阶可以上去。我漫步登上高坡,却猛然发现自己竟站在了牛津的心脏部位。我情不自禁地惊呼起来。

一座巨大的穹窿顶圆形建筑近在咫尺:顶天立地,气派非凡。赭石色的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射出金色耀眼的光芒。这圆形建筑有着明显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穹隆顶式的穹隆顶,布拉曼特 (Bramante) 的圆型主体,一圈花篮柱头的圆柱,圆拱门上加山墙式装饰;稳重而有理性,庄严而又崇高。它的斜背后,一座教堂的大尖塔高耸入云。另一边,一排古堡式的石墙,圆拱大门,墙头上一排尖塔式的装饰;背后又有参差起伏的大大小小尖尖圆圆的塔顶。再一边,一所学院教堂的暗黑色玻璃窗破开单一色的石墙,排列出一组抽象图案。建筑与建筑之间,有卵石铺就的小路,草坪和花圃。一幅梦幻般的图景。

是赭黄灼热的色彩?是圆、方、三角形有节奏有变化的式样?是清一色厚重的石墙石壁?是巨型?是气魄?是古老的年龄?是如此之多的建筑风格密集在一起?是几个历史时代的巧妙组合?不知道是哪一个、也许是全部加起来的效果,冲击了我。我被钉在那里,再也不能离开。

在充满长方体和尖锥形哥特式建筑的牛津城,那座圆顶建筑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中心的权威位置。我当天便迫不急待地冲到那里探查,原来这座建筑是牛津最大的图书馆伯德利安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的瑞德克里夫阅览室( Radcliffe Camera),主要供本科生在那里学习阅读,一般不对游客开放。

只是一个阅览室?不可思议。这样一个宏伟神圣的殿堂,独占学府中心,居高临下,俯瞰全城,却即不是神殿、教堂,也不是王宫、市政厅,更不是校长室、贵宾楼之类的,只是一个让青年学生自由阅读、饱览知识的地方。什么叫知识神圣?这就叫知识神圣!这就是牛津大学的宗旨和信念。知识高于一切。想想看,坐在这样一个知识殿堂里看书学习,将是怎样的一种奢侈,又是如何的高尚和荣耀。

我坐在花园的木椅上,被艺术和知识笼罩着... 真希望永久地这样坐下去。这哪里是神学院学生和修道士禁欲修行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培养精神贵族的乐园!

门房走来。我进住学院登记时就是他接待的,便自然聊起来。他建议我到花园的小高坡上俯视牛津:这是城中心秘密的制高点,一般人不知道这儿,也不容易进来;又告诉我紧连着图书馆的那座有整面大玻璃窗的大厅是神学院,属于伯德利安图书馆,只能从学院外边绕进去,大厅用来拍过 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 电影里的镜头。“噢”,他突然想起来,“你知道 Tolkien (托尔金) 吗?J. R. R. Tolkien?” 我盯着他,慢慢回忆着、遗憾地摇摇头。“就是那个写 The Lord of the Rings 的作家!” 《魔戒之王》,这我知道。我想起女儿曾嚷嚷着要去看这部电影,我自己也曾买了这部书送给邻居家的男孩作生日礼物。不过从来没记过作者姓名。“他是我们这个学院的毕业生!那部电影里有我们学院大餐厅里的镜头。” 一直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门房突然激动起来,“还有 Philip Pullman (普尔曼),也是我们学院的,他写的《他的黑色物质》的第一集《北极光》拍成电影叫《黄金罗盘》,就是在这里拍的。拍这个电影时直升飞机就在我们学院上空盘旋,照了好多这个花园的镜头!”

这后一个作家的书及电影我就不知道了。后来回到家里跟女儿提起,她大叫:你怎么连Golden Compass都不知道!一副我给她丢人现眼了的神情。我立刻去买了这部电影的DVD回来,她也给我抱了一摞三大本书来。果然,影片里不断出现学院的教堂、花园、院墙外小巷的镜头,而更多的是从花园高坡上看过去的镜头,正是我连续几天多次观赏牛津的位置。

这里一切都是现成的场景道具。变化多端的建筑,精致浪漫的花园,曲径通幽的石板路、高深莫测的小巷,五彩斑斓的玻璃窗,狰狞可怕的墙头怪物雕塑,森严壁垒的古堡,寂寞伤感的墓地;宏伟的、庄严的、诡秘的、怪诞的、滑稽的、朦胧的、恐怖的、凄凉的、冷漠的、温情的 ... 应有尽有。实际上,不是导演们发现了理想的外景,而是这些实物实景本来就是很多故事的发源地。

身临其境,就感觉出神幻气氛。《爱丽丝梦境历险记》的奇异艳丽花园,《魔戒之王》光怪陆离的“地心世界”,《狮子,女巫,魔衣柜》(《纳尼亚传奇》之第一部)神秘陈旧的教授楼和衣柜,《黄金罗盘》里阴暗窒息的约旦学院和恐怖的小巷,等等,等等,都可以在这里一一对应。几部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传奇小说均出自牛津人之手,实非偶然。牛津浓厚的中世神秘气氛和浪漫情调给了文学艺术家无穷无尽的灵感和源泉。

乃至莎士比亚。不知为什么,牛津各处的建筑花园和情调都会让我联想起他的戏剧故事场景。《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甚至《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一定到过牛津。他的老家离牛津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汽车路程。而且,确有人提出过莎士比亚剧本的原作者可能是同时代的牛津伯爵。原因之一是剧作者对乡村贵族生活的情和景几乎了如指掌,并且剧中描述的情和景又几乎是牛津情景的再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